“智能交通的突破不在于单点技术叠加,而在于跨领域技术融合与标准协同。”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进一步阐释车路协同、AI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如何打破领域壁垒实现深度融合,以及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接口规范对打通智能交通全链条的关键作用,为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规模化落地提供指引。
| --> |
10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公路学会、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与交通安全发展创新大会”在广东清远举办。
大会汇聚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等全产业链核心力量,围绕人工智能融合、数字孪生应用、智能设备创新、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照明升级五大关键领域,集中释放数智技术赋能交通发展的核心价值。
“公路数字化需平衡效率提升与安全底线,避免技术空转与资源浪费。”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说。同时,他还结合多地公路数字化试点案例,拆解如何以安全标准规范建设流程,确保技术落地能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实际价值。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陈琨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升级的思考》中,创新性地把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定义为“全链条价值重构”,明确指出数智化升级不应局限于局部环节改造,而需深度渗透到交通基建的设计、建设、运维全周期。
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副理事长王辉聚焦福建多山、地形复杂造成的高速运维难题,详细介绍当地针对性打造的“全域感知+应急联动”模式。该模式实现对山区高速路况、气象、车辆动态全方位实时监测的具体路径,让监测信息高效转化为救援、疏导行动,为相似地形区域的高速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广东省交通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梁华结合广东交通数字化实践经验,系统辨析数据底座与数字底座的定义边界、核心功能及本质差异,进一步阐述二者在交通监控软件架构中的协同作用,为破解当前交通监控系统数据碎片化、功能单一化难题提供思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谢智超阐述无线信令技术与视联网 AI技术的协同应用逻辑:一方面,通过无线信令技术实时捕捉车辆轨迹、流量变化等动态数据,构建交通运行的“动态画像”;另一方面,依托视联网 AI技术实现对路面异常状况的可视化识别与智能分析,精准定位事故、拥堵、抛洒物等安全事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小米RedmiNote12TPro手机《原神》实
,Redmi今日官宣了RedmiNote12TPro手机,该机搭...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弥补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
三星2023款HW-Q800C/HW-C450/
,三星宣布了2023款新的HW-Q和HW-C系列条形音箱。三星的...
谷歌YouTube宣布6月26日终止“Stori
,谷歌YouTube宣布,YouTubeStories服务将于6...
赠磁吸充电宝:海力士SolidigmP44Pro
Solidigm去年10月推出P44ProPCIe4.0SSD,...
AqaraM2POE版网关现货开售:支持红外遥控
,据绿米官方微博宣布,AqaraM2网关产品已现货开售,该产品采...